豫剧源流概观
豫剧,黄河文化中的瑰宝,中州艺苑中的奇葩,梆子声腔大家族中的绽枝,民俗艺术景观中的彩虹。从1984年起,在专业剧团及从业人员数量、年均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和经济效益等五个方面均跃居全国300多个剧种之冠,...查看详细>>
470字1图一、丰厚的中原戏曲文化积淀
在中国戏剧的历史长河中,豫剧正式形成的年代虽不算太久,但她那深厚的文化积淀却可以上溯数千年,从古代生活中产生并渐趋明朗的各种戏曲艺术基因中可以找到。不这样来看问题,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仅从明万历初算起,40...查看详细>>
3778字15图二、豫剧诞生及“祥符调”的形成
音乐上脱离“曲牌联套”而基本定型于“板式变化”体制的河南梆子,她的躯干不仅仍靠了大一统“梆子腔”的骨骼(即慢板、流水、散板、滚白等一套板式及其相同的节奏型号)支撑,而且在将近100年的漫长时期中依旧藕断...查看详细>>
5533字9图三、归德府“蒋门”开创豫东调
北宋立国(960)至真宗赵恒嗣位的第十一年改号大中祥符,第二年(1009)又改浚仪县为祥符县。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沿明制置河南省,开封府为省治,又把府治设祥符县。至民国2年(1913)止,“祥符...查看详细>>
6031字13图四、罗、弋、黄、越汇“西府”
豫西调,原称“豫西梆子”。因以洛阳为中心,故别称“西府调”。正如川剧是由昆、高、胡、弹、灯五个分体组成,上党梆子则直到现在仍属于昆、黄、梆、罗、卷复合腔种的情况相似,当年的“豫西调”也是由罗、弋、梆、黄...查看详细>>
6905字11图五、沙颍河畔又一枝
用“沙河调”定称豫剧南路唱法是在1956年以后。但这一流派的形成却在19世纪末。此间20世纪30年代曾有学者著文谓之“许昌调”,抗日战争后期又被界首一带的人称为“漯河调”,不过均未得到广大观众首肯。直到...查看详细>>
6286字14图六、高调——百年过客
20世纪五六十代曾有学者以“五朵金花”赞喻豫剧中的五大地域流派,也即: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和高调。“高调”又称“北路调”或“高梆”,系“蒋门”立足豫东后又辗转鲁西南,再传播到豫北,受此一带语言...查看详细>>
2224字4图一、豫剧“祥符剧”和许门“天兴班”
“祥符调”,是豫剧的“母调”。但认定“祥符”便是“开封”,却并不完全准确。按:“祥符”之定称始于北宋真宗改号为“大中祥符”的第二年(1009)。其间,作为开封府下辖两个附郭首县,即开封县和祥符县。从当时...查看详细>>
8132字4图二、豫剧“十八兰”与郑州“太乙班”
在豫剧的发展历史上,“十八兰”是个绕不过去的“坎”,也是广大豫剧观众耳熟能详的一个话题。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此前的几十年中,女伶的出现(特别是在豫西)一直是单个的、稀有的(如1922年登台的王金枝),...查看详细>>
21137字26图三、才子樊郁和豫声戏剧学社
19世纪末豫剧还“仅流行于荒村鄙邑”(见《河声日报》1915年6月15日)。班社虽多,但活动方式则基本上是在庙会广场做高台演出,如开封城郊的边村、回龙、王屯、兴隆、干河沿、朱仙镇,城区的救苦庙、火神庙、...查看详细>>
7701字5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