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豫剧

四、罗、弋、黄、越汇“西府”

分类:豫剧6905字

豫西调,原称“豫西梆子”。因以洛阳为中心,故别称“西府调”。正如川剧是由昆、高、胡、弹、灯五个分体组成,上党梆子则直到现在仍属于昆、黄、梆、罗、卷复合腔种的情况相似,当年的“豫西调”也是由罗、弋、梆、黄、越汇集到崤山(以东)、熊耳山(两侧)、嵩山(四围)、外方山(傍北)和伏牛山(腹心)一带融合的结果。该流派的基本区域总面积约2.8万余平方公里,含郑州、新密、禹州、郏县、宝丰一线以西,陕县、卢氏以东,西峡、内乡、南召、鲁山以北至黄河南侧的20多个县市。对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句俗谚倒是说了个一清二楚,同时也验证了上述看法和论证。一曰: ......     (共6905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豫剧

    一、丰厚的中原戏曲文化积淀

    在中国戏剧的历史长河中,豫剧正式形成的年代虽不算太久,但她那深厚的文化积淀却可以上溯数千年,从古代生活中产生并渐趋明朗的各种戏曲艺术基因中可以找到。不这样来看问题,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仅从明万历初算起,40

    3778字 125
  • 豫剧

    二、豫剧诞生及“祥符调”的形成

    音乐上脱离“曲牌联套”而基本定型于“板式变化”体制的河南梆子,她的躯干不仅仍靠了大一统“梆子腔”的骨骼(即慢板、流水、散板、滚白等一套板式及其相同的节奏型号)支撑,而且在将近100年的漫长时期中依旧藕断

    5533字 130
  • 豫剧

    三、归德府“蒋门”开创豫东调

    北宋立国(960)至真宗赵恒嗣位的第十一年改号大中祥符,第二年(1009)又改浚仪县为祥符县。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沿明制置河南省,开封府为省治,又把府治设祥符县。至民国2年(1913)止,“祥符

    6031字 141
  • 豫剧

    五、沙颍河畔又一枝

    用“沙河调”定称豫剧南路唱法是在1956年以后。但这一流派的形成却在19世纪末。此间20世纪30年代曾有学者著文谓之“许昌调”,抗日战争后期又被界首一带的人称为“漯河调”,不过均未得到广大观众首肯。直到

    6286字 141
  • 豫剧

    六、高调——百年过客

    20世纪五六十代曾有学者以“五朵金花”赞喻豫剧中的五大地域流派,也即: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和高调。“高调”又称“北路调”或“高梆”,系“蒋门”立足豫东后又辗转鲁西南,再传播到豫北,受此一带语言

    2224字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