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子樊郁和豫声戏剧学社
19世纪末豫剧还“仅流行于荒村鄙邑”(见《河声日报》1915年6月15日)。班社虽多,但活动方式则基本上是在庙会广场做高台演出,如开封城郊的边村、回龙、王屯、兴隆、干河沿、朱仙镇,城区的救苦庙、火神庙、三官庙、城隍庙、棚板街、南土街等。其间以历史最久、实力最强的义成班(班主于贯州)和天兴班(班主许长庆)最为活跃,影响也最大。据耄耋记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天兴”即在草市街玉皇庙(蒲圻堂)试探性地开办了第一个演唱“本梆”的戏园,3年后“义成”也在相国寺的火神庙里试行演出。因均未向官府备案且售票方式也均未定型,所以,此类实验直到民国元年(1912)方见诸报端:“ ...... (共7701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