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字 > 声韵语源

八、声韵语源在异读、通假中的反映

分类:声韵语源8083字

由两方面的音义结合,成为一种特殊的语源,至今还在音义两方面都留下大量的历史痕迹。现在我们抓住这许多音义的历史痕迹,反过来作为凭据,说明声韵语源的存在是事实。这种颠倒过来、由下而上地追溯的方法,在历史学科的研究中是经常运用的。

由两方面音义结合而成的声韵语源,在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方面留下的具体痕迹,是大量的异读现象。它使我们对特殊语源的确认、对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相结合的观点,得到更进一步的证明。这个物质的外壳,较之意义,要稳固、确凿而易于把握得多。

汉语单音节词的异读现象是特别纷繁的,双音节词的异读就很少了。据王兴汉先生的调查, ......     (共8083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一、汉代声训中揭示了一种特殊的音义现象——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

    我国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是从训诂学开始的。汉代的四本语言学专著《尔雅》、《方言》、《说文》、《释名》,都从不同角度致力于训诂。汉代训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声训,即联系语音以解释语义。不仅那四部语言

    4568字 70
  • 二、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的同时出现与并行不悖

    我们终于在汉代声训中找出了这样一种现象: 对于同一个词,在这里以一个双声词解释它,在那里则以另一个叠韵词解释它。即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在一个词身上,可以同时出现,可以并行不悖。例如:《尔雅·释诂》:

    5469字 49
  • 三、论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的结合

    我们应该进一步讨论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的相互关系问题。两者是游离的吗? 是互不相干地并列着的吗? 都不是。说它们并行不悖,是就过去分析它们的存在状况来说的。它们的关系始终是内在地结合着的。这种结合是很重

    5460字 28
  • 四、双声叠韵相结合与训诂工作

    由于我们过去大都把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两义分离,现在要把它们结合起来解释,这对于我们的训诂工作,自然就关系重大了。如贿,财也,货也。货、贿双声,故那只是解释了声母方面的意义。它还有占有的意思,贿、有之部

    3999字 89
  • 五、论声韵语源

    一般的说,彼此用以声训的词,大多就是相互之间具有语源关系的词。也有少数一些,只是偶或巧合,找不到多少语源的证据。偶然的因素总是存在的,不足为怪。汉语的语源学就是在这个声训的基础上,开始研究起来的。《同

    3606字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