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字 > 声韵语源

三、论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的结合

分类:声韵语源5460字

我们应该进一步讨论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的相互关系问题。两者是游离的吗? 是互不相干地并列着的吗? 都不是。说它们并行不悖,是就过去分析它们的存在状况来说的。它们的关系始终是内在地结合着的。

这种结合是很重要的。没有这一步,就好像是行百里者已经走了九十里,却仍然没有到达目的地。

1. 结合的理由

语言的音义,是内在地结合着的。没有意义,还有什么语音? 语音的分析、音位学的研究、语音史的探讨,似乎把两者一时分开了,但它们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建立在意义的基础上。这也是一种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没有意义还成什么语音?所以说语音史一步也没有离开意义,只是离开了具 ......     (共5460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一、汉代声训中揭示了一种特殊的音义现象——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

    我国传统语言学的发展,是从训诂学开始的。汉代的四本语言学专著《尔雅》、《方言》、《说文》、《释名》,都从不同角度致力于训诂。汉代训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声训,即联系语音以解释语义。不仅那四部语言

    4568字 72
  • 二、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的同时出现与并行不悖

    我们终于在汉代声训中找出了这样一种现象: 对于同一个词,在这里以一个双声词解释它,在那里则以另一个叠韵词解释它。即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在一个词身上,可以同时出现,可以并行不悖。例如:《尔雅·释诂》:

    5469字 50
  • 四、双声叠韵相结合与训诂工作

    由于我们过去大都把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两义分离,现在要把它们结合起来解释,这对于我们的训诂工作,自然就关系重大了。如贿,财也,货也。货、贿双声,故那只是解释了声母方面的意义。它还有占有的意思,贿、有之部

    3999字 90
  • 五、论声韵语源

    一般的说,彼此用以声训的词,大多就是相互之间具有语源关系的词。也有少数一些,只是偶或巧合,找不到多少语源的证据。偶然的因素总是存在的,不足为怪。汉语的语源学就是在这个声训的基础上,开始研究起来的。《同

    3606字 41
  • 六、音义分析法

    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的结合,将有力地推动音义分析法的运用,使得它能够前后贯通,左右逢源。而这两者得以结合,又是由于在两千年声训的发展中,充分地提出了双声为训、叠韵为训以及两者同时出现和并行不悖的语言资料

    5964字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