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舉古讀字證
錢大昕云:“許氏(慎)所云讀若,所云讀與某同,皆古書假借之例,不特庽其音,卽可通其字。音同而義亦隨之。”茲將古籍中讀若、讀同、某聲,音某及反切等有舌根、舌尖兩聲通轉關係的併爲一類,名之曰古讀字,舉例如次:
1.《説文》頁部頛下云:“頭不正也。從頁,耒聲。耒,頭傾也(依清嚴章福《説文校議議訂》)。讀又若《春秋》陳夏齧之齧。”(陳大夫夏齧,見《左傳》昭公二十三年。)
按《廣韻》,耒、頛,盧對切,來紐>;齧,五結切,疑紐C。
2.《説文》黑部黔下云:“黎也,從黑,今聲。秦謂民爲黔首,周謂之黎民。”黎同黧。黧、黔均訓黑。
按黔,巨淹切,羣紐C;黎,郎奚切,來紐& ...... (共2794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