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三礼
词典 - 三礼 - 列表
  • 一 《儀禮》名稱

    西漢武帝時,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至漢宣帝時有后倉,弟子戴德、戴聖、慶普三人傳其學,立于學官。《史記·儒林列傳》:“禮固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及至秦焚書,書散亡益多。於今獨有《士禮》,高堂生能言之。...查看详细>>

    2525字
  • 二 《禮古經》

    漢初高堂生所傳《士禮》十七篇是今文經,在漢初將先秦原古文改寫成漢隸,傳授弟子,所以屬于今文經。這十七篇盛行于兩漢。漢武帝時出現了《禮古經》五十六篇,是先秦古文,所以屬于古文經。《漢書》記載這件事共有五次...查看详细>>

    2061字
  • 三 《儀禮》的著作時代

    禮的起源很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已經開始用一定的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願望。所以禮是社會的產物,所謂“禮起于俗”。禮在開始時不是由少數人所制定的,而是先由約定俗成,經過長時期實踐,逐步固定形成一套儀節。其...查看详细>>

    3001字
  • 四 古文逸禮

    《禮古經》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與高堂生所傳之今文《士禮》相同,多三十九篇稱為《逸禮》。王莽時曾徵天下通曉《逸禮》者至京師,並立學官,置博士。至東漢即廢。但《逸禮》立于學官前後亦有二十年,仍有一定影響。今...查看详细>>

    831字
  • 五 武威《儀禮》漢簡

    1959年7月甘肅武威縣西漢墓出土《儀禮》竹簡、木簡共469枚,27298字。根據内容及簡的大小竹木不同,分甲、乙、丙三本。甲本:《儀禮》殘本七篇:《士相見之禮》第三,《服傳》第八,《特牲》第十,《少牢...查看详细>>

    2340字
  • 一 《周禮》初名《周官》

    《周禮》初名《周官》。《史記》引《周禮》,劉歆著《七略》時,均稱《周官》。《史記·封禪書》:“《周官》曰:‘冬日至,祀天於南郊,迎長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祇,皆用樂舞,而神乃可得而禮也。”按此節引《周禮·...查看详细>>

    1523字
  • 二《周禮》的出現

    《周禮》晚出,至漢武帝時,河間獻王得《周禮》獻于帝,又入秘府,當時諸禮家均不得見。及劉向、劉歆校書,始著錄于《七略》。《漢書·河間獻王傳》:“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查看详细>>

    1112字
  • 三 駁《周禮》周公所作及春秋時作品説

    《周禮》著作時代,前人衆說紛紜。或以為周公致太平之書,或以為成于春秋之時,或以為成于戰國時,或以為成于漢世,甚至以為劉歆所偽作。近代學者以為成于戰國後期。兹分述于下。首先以《周禮》為周公致太平之書者為劉...查看详细>>

    1829字
  • 四 駁《周禮》為漢人之偽作説

    兩漢行今文經學,均立于學官。《周禮》晚出,為古文經,每遭到今文經學者的排斥。至唐代,仍有趙匡《五經辨惑》、陸淳《春秋纂例》等謂《周禮》乃後人附益。宋元諸儒,亦有詬難。清人劉逢祿、魏源等今文家亦以《周禮》...查看详细>>

    1711字
  • 五 《周禮》作于戰國晚期

    近人錢穆氏曾著《劉向歆父子年譜》①,由史入經,列舉事實,說明劉歆無偽造諸經之必要與可能,從而解決了晚清以來的經學今古文爭訟之公案。又著《周官著作時代考》②,從《周禮》所載祀典、刑法、田制及其他方面,分析...查看详细>>

    1755字
 共4509条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