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校】
手稿本,“互相限制”后有“故不能有完全之美”。“法律”,手稿本作“法则”。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国粹学报》本误为“故虽实写家亦理想家也”。
这一则与前面第二则论“理想”和“写实”是密切相关的,是第二则所论的延续,还应该联系我们前面已经引述过的叔本华关于先验和后验的理论来理解。所谓“理想家”,是偏重于先验的作家,所谓“写实家”是偏重于后验的作家。“理想家”是主观之诗人,“写实家”是客观之诗人。
叔本华在阐述长篇小说、史诗和戏剧等较客观的文学题材如何显示人的理念时,说:“主要是用两种办法来达到的: 即正确而深刻地写出有意义的 ...... (共1302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