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中国画艺术
科普 - 中国画艺术 - 列表
  • ◎引言

    艺术史是人类的精神史,这似乎已毋庸置疑。尽管人们对史或对具体的艺术史可以从种种的角度来加以论述,不单单是从精神的角度来切入艺术史的考察和研究,但是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艺术,却以其独特而生动的方...查看详细>>

    589字
  • 第一章 山水画的人文资源

    中国的美术史为什么会出现“山水画”?为什么那么早就出现了“山水”的概念,而且“山水”的概念这样的独特而丰富?山水画的发展为何在中国美术史以至中国文化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毋庸置疑,中国山水画有其独特的...查看详细>>

    499字
  • 第一节 由“混沌之美”到“天人合一”

    中国人最早是如何发现“自然——山水”,继而产生描摹“自然——山水”的冲动,这应该是一个饶具意味的问题。遥想蛮荒年代,人类尚处于童年阶段,宇宙万物尚处于空茫而混沌的状态中,当先民们仰望苍天,俯瞰大地,面对...查看详细>>

    2735字2图
  • 第二节 从“中和之美”到“乐山乐水”

    社会其实是自然世界的一种衍生物,当人类发展而进入较为成型成熟的社会时,其对待自然世界的态度自然而然地被带进了社会的世界,同时也不断衍生出相生相应的新的观念,由“乐山乐水”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地位和选择,...查看详细>>

    2442字2图
  • 第三节 由“以心感灵”到主体人格的高扬

    构成山水画创造的潜在而重要的因素及资源,除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的“天人合一”,人与社会、与人际之间的和谐的“中和之美”,而且还要落实到人与自己内心、与自己人生、与人格和人性的和谐、完善与自在。如上...查看详细>>

    3315字
  • 第二章 山水画的精神特征

    前一章我们已经谈到,中国山水画有其独特的人文背景和独特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些背景和资源可以说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建立在具有混沌之美的天人合一上,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建立在中和之美的...查看详细>>

    339字
  • 第一节 “山水”作为精神的意象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哲学文化思想的审美对应物,它的产生,离不开中国思想文化的特定土壤。作为一个农耕古国,华夏民族的先哲们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于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佛、道两家,对人的自然天性的...查看详细>>

    2959字1图
  • 第二节 “虚”作为精神的境界

    “虚”是一种相对于“实”的指称。中国古代山水画所展现的形象和图像重点不在于其实在的存在,不在于具体可指的客观对象,而偏重的是关注对象的本质,赋予对象以象征意义,或关注与主体共生的精神内涵。这些,无论从客...查看详细>>

    2546字
  • 第三节 “游”作为精神之所托

    “游”,在中国的文化话语系统里,是一个具有很强精神性的词汇。儒家的所谓“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家的“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乘物以游心”(《庄子·人间世》)、“乘云气,骑日...查看详细>>

    1520字4图
  • ◎结语

    在这一编中,我们力图从文化精神的层面来探讨中国山水画的产生和构成的人文基础。从自然、社会及人的角度对作为中国山水画赖以生存和发展背景的人文资源作描述和概括,有助于理解山水画的精神构成和特征。如“人与自然...查看详细>>

    1043字
 共522条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