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游”作为精神之所托
“游”,在中国的文化话语系统里,是一个具有很强精神性的词汇。儒家的所谓 “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道家的 “游心于物之初” (《庄子·田子方》)、“乘物以游心” (《庄子·人间世》)、“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齐物论》),“游” 是一种能令精神超然物外的方式。在与 “山水” 的关系上,“游” 既是一种精神与自然山水融于一体的令人愉悦的方式,又是创造精神的超然表现。
道家的山水观念与儒家的山水观念,恰好从两个侧面讲出了人与自然山水的关系: 前者更强调自然形态意义上的人与天地的关系,所谓 “天人合一” 之境,只有在回归自然的老庄山 ...... (共1520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