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汉语词类

(四)名词的叠用及其语法意义的表达

分类:汉语词类1312字

一般说来,名词是不能重叠的,古今汉语都是如此。但是也确有部分名词是可以叠用的,并因此而带来一些语法变化。请注意,这里说的是词的重叠,而不是叠音词。叠音词是构词问题。

在上古汉语,名词一般是不能叠用的。如:

①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诗经·邶风·燕燕》)

②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微子》)

③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史记·项羽本纪》)

例①, 毛传: “燕燕,也”。 毛亨这里认为 “燕燕”是一个词, 所以释之以 “”。 而朱氏 《集传》云: “燕, 也。 谓之 ‘燕燕’ 者, 重言之也。”当以朱熹说为是。例②③,两 “凤”两 “虞”字,被 ......     (共1312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汉语词类

    (三)从构词重叠到构形重叠

    汉语形容词在发展中曾出现过多种重叠形式。这些重叠形式,从性质上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构词重叠,另一类是构形重叠。构词重叠是构词法问题,构形重叠是一个词内部的词形变化问题。这两种重叠形式都很重要,因为它们不

    2638字 56
  • 引言

    汉语语法史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汉语词类史,二是汉语句法史。本书所研究的内容仅限于汉语词类史。汉语有几千年的发展史。汉语词类史和汉语句法史,在长期发展中融为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

    1224字 149
  • 一、地上资料和地下资料

    地上资料是指传世文献资料,地下资料是指考古发现的语言文字资料。首先,我们应当承认,考古资料对揭示字词本义及纠正古籍流传中的讹误都非常有用。如:①左师触詟愿见赵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战国策·赵策四》)

    461字 154
  • 二、口语资料和史书资料

    上古汉语里,应当承认,书面语言和口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否则我们很难设想,上古时代的书面语言是完全脱离口语而独立存在的。今天读起来,《尚书》的语言与《论语》《孟子》的语言,与《史记》的语言确有不同,但那是由

    776字 141
  • 三、本土资料和译经资料

    近些年来,汉译佛经语言成为语言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并且也实实在在地推出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大家知道,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谁都不会去使用翻译资料,因为现代有足够多的资料供你去分析,去概括。可是古代却有所不同

    1539字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