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词尾 “儿” 的产生和发展
和词尾 “子” “头”相比,“儿”产生得最晚,这同 “儿”音的历史演变有极大关系。词尾 “儿”也是由名词虚化而成的。“儿” 繁体作 “兒”。《说文》: “兒,孺子也,从儿,象小兒头囟未合。”段注: “子部曰: ‘孺,乳子也’。乳子,乳下子也。” 由段注可知,“儿” 的本义就是指婴幼儿。“儿”,甲骨文作、 诸形, 正象小儿头大而囟门未合之形。 先秦文献中, “婴”“儿”多连用,指的就是婴儿或幼儿。如:
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第二十章)
②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战国策·秦策一》)
③安禽兽行,虎狼贪,故脯巨人而炙婴儿矣 ...... (共4507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