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讹字概说
古代医学文献由于简籍错乱,辗转抄录,随意改写,往往出现鲁鱼亥豕的现象,不经校勘,则令人不能卒读。古人正误的术语常用 “当为”或 “当作”。段玉裁说: “其音无涉而改字之误,则曰 ‘当为’,或音可相关义绝无关者,定为声之误。” (《周礼汉读考》) 讹字不外形误和声误两大类,兹分述如下:
(一) 形误
古医籍中常见的形误有如下几种情况:
1.字形迥异者 《素问 ·缪刺论》: “刺足中指。” 王冰注:“中当为大,亦传写中 ‘大’ 之误也。” 《素问·脉解篇》: “少阳所谓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太素·卷八·经脉病解》两 “盛”字皆作 “戍”。杨上善注: ...... (共9423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