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字 > 通借字

(五)舉古代方言證

分类:通借字3598字

漢揚雄《輶軒使者絶代語釋别國方言》(以下簡稱《方言》),其中有許多舌根音和舌尖音通轉的字,茲列舉如下(並附《爾雅》、《説文》、《釋名》、《公羊傳》、《穀梁傳》、《廣雅》、《世説新語》等例於後)。

1.《方言》第一:“虔,儇,慧也。楚或謂之,自關而東趙魏之間謂之黠,或謂之鬼。”

按,《爾雅》舊註:“他和切”,透紐>;黠,胡八切、匣紐C;鬼,居偉切,見紐C。

2.同上:“台、胎、陶、鞠,養也。汝穎梁宋之間曰胎,或曰艾。”

按胎,土來切,透紐>;艾,魚肺切,疑紐C。

3.同上:“憮、、憐、牟,愛也。齊魯之間曰矜,陳楚之間曰悼,趙魏燕代之間曰,秦晉之間或曰矜,或曰 ......     (共3598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通借字

    是是蓘,必有丰年

    通借字是由于音通而借用的字,一稱通假字。古籍註解中,如某通某,某通作某,某爲某之借字,某同某,某與某同,某一(亦、又)作某,某今作某,某音某,某讀爲某,某讀與某同,某、某也,某之言某也,某之爲言某也,某

    2582字 91
  • 通借字

    二、古書中爲何多通借字和對通借字流弊應有的認識

    推原古人造字,應該是各有本義,不得通借,以防混亂(〔整理者涂註〕:按漢字發展規律,上古漢字數量少,而生活在發展,語言也在發展。有限的漢字與發展的語言之間出現了矛盾。古人乃以同音字或音近字記録不同義的詞,

    5876字 73
  • 通借字

    三、怎樣辨識和對待通借字

    古籍能流傳於後世,文理通順是它的起碼條件(當然還有其他的條件),我們閲讀古籍時,如因一字一詞而引起文理上的難解難通,或語法上的不合不妥,就當懷疑它是不是通借字。例如《史記·遊俠列傳》:“郭解姊子負解之勢

    3479字 51
  • 通借字

    一、什麽叫諧聲字

    諧聲字是六書中的一種。所謂六書,就是漢字構造和運用的六種法則: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會意,四曰諧聲,五曰轉註,六曰假借。[1]指事是意符,例如⊥(今上字,古文作)、丅(今下字,古文作)、(甘。口中含一

    2813字 132
  • 通借字

    二、諧聲字形部與聲部的排列位置

    諧聲字的形與聲的部位,大多數是左形右聲的,例如江河。也有右形左聲的,例如鳩鴿。有上形下聲的,例如花草。有下形上聲的,例如婆娑。有外形内聲的,例如園圃。有外聲内形的,例如聞問。有形部分上下,聲部夾在中間的

    1477字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