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哥,追!

彝族群舞作品。黄石1962年编舞。四川凉山州文工团演出。表现彝族人民跋山涉水,你追我赶,喜送公粮的劳动热情。结构严谨,紧紧围绕“追”展开劳动画面,变幻舞蹈语汇。姑娘们用轻盈的划圈小撇步急促行进,小伙们用幅度夸大的弓腿进退步挥臂奋追。前者活泼玲珑,后者粗犷健壮,两者对比强烈,“追”的形象鲜明逼真。个别细节处理尤具匠心,当小伙们接过姑娘送的手帕擦汗互相对视而惊诧高兴时,姑娘们又攀上一座山,在山顶(舞台另角)呼喊“阿哥哎,追!”小伙们猛悟落后,拔腿又追。结尾,小伙们争相奔跑追赶,与前段遥相呼应。舞蹈刻画细腻,情趣横溢,活现出彝族人崭新的精神面 ......     (共303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熬

    侗族民间礼俗歌曲。意为“酒歌”。又名“阿好事”,即“好事歌”。于节庆、建房、祝寿、嫁娶等好事酒席酬唱,故名。流行于黔东南侗语北部方言地区。歌词精练、含蓄,常用比喻手法即兴创作。七言四句为一首或一段,讲究

    285字 112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巴拉西吾春

    锡伯族民间歌曲。意为“猎人之歌”。约当小调类。流传于新疆伊犁河流域和辽宁、吉林等锡伯族聚居区。锡伯人祖居东北,西迁后仍沿袭其习。描写猎人跨马飞驰猎场,放犬撒鹰捕捉野兔的激烈情景,表现锡伯族英勇剽悍、奔放

    154字 88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昌刀

    阿昌族金属工艺品。主要产于云南陇川户撒坝。亦称“户撒刀”。据传,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沐英率军屯垦户撒,阿昌人向汉兵学习打刀,遂传世。户撒坝各寨均有载誉名刀:来福寨的黑长刀、花钢刀,芒东寨的腰刀

    234字 157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哧

    哈尼族民间歌曲。又称“阿茨”、“阿其”,有“玩的歌”之意。流行于云南红河一带。多在山野歌唱,故又称“煞枝”(山歌)。因场合和音调高低、音量大小不同,可分为三种:(1)哧玛。又称“轰台阿哧”,即“山头上唱

    382字 67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楚

    苗族蜡染纹样。意为“卷卷花”。流行于黔南贵定、龙里、福泉等地。用于妇女服饰。纹样以四瓣花蕊为中心,由四对弯曲翻卷的藤状叶组成,置于正方形内。多为浅蓝色,与刺绣相间配用。

    88字 47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