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熬

侗族民间礼俗歌曲。意为“酒歌”。又名“阿好事”,即“好事歌”。于节庆、建房、祝寿、嫁娶等好事酒席酬唱,故名。流行于黔东南侗语北部方言地区。歌词精练、含蓄,常用比喻手法即兴创作。七言四句为一首或一段,讲究方言押韵或押调。内容多为互相祝颂、赞美和致谢,也有盘答历史故事和人物、歌颂生产劳动等。按饮酒礼仪可分《敬酒歌》、《劝酒歌》、《请客歌》、《留客歌》、《送行歌》、《掉杯歌》等。依衬词分“啊哩”、“啊哦哩”、“啊诺”等名目。多为对唱、一领众和。曲调约二十余种,羽、商调式较多。风格因地而异。《阿熬》盛行于天柱高酿地区,节奏自由舒展,气 ......     (共285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巴拉西吾春

    锡伯族民间歌曲。意为“猎人之歌”。约当小调类。流传于新疆伊犁河流域和辽宁、吉林等锡伯族聚居区。锡伯人祖居东北,西迁后仍沿袭其习。描写猎人跨马飞驰猎场,放犬撒鹰捕捉野兔的激烈情景,表现锡伯族英勇剽悍、奔放

    154字 63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昌刀

    阿昌族金属工艺品。主要产于云南陇川户撒坝。亦称“户撒刀”。据传,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沐英率军屯垦户撒,阿昌人向汉兵学习打刀,遂传世。户撒坝各寨均有载誉名刀:来福寨的黑长刀、花钢刀,芒东寨的腰刀

    234字 20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哧

    哈尼族民间歌曲。又称“阿茨”、“阿其”,有“玩的歌”之意。流行于云南红河一带。多在山野歌唱,故又称“煞枝”(山歌)。因场合和音调高低、音量大小不同,可分为三种:(1)哧玛。又称“轰台阿哧”,即“山头上唱

    382字 39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楚

    苗族蜡染纹样。意为“卷卷花”。流行于黔南贵定、龙里、福泉等地。用于妇女服饰。纹样以四瓣花蕊为中心,由四对弯曲翻卷的藤状叶组成,置于正方形内。多为浅蓝色,与刺绣相间配用。

    88字 17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富汗基克孜

    维吾尔族花毡的一种。即阿富汗式花毡。从阿富汗传入后,经维吾尔工匠改造创新而成。图案有四:(1)用两个相同长托盘格布局,以四方连续小菱形格内饰八瓣花,密集排满;(2)纹样较前者稍简单,全是加点网格纹;(3

    218字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