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哧

哈尼族民间歌曲。又称“阿茨”、“阿其”,有“玩的歌”之意。流行于云南红河一带。多在山野歌唱,故又称“煞枝”(山歌)。因场合和音调高低、音量大小不同,可分为三种: (1)哧玛。又称“轰台阿哧”,即“山头上唱的歌”。唱哧玛称“哧玛谷”。高声喊唱,音调嘹亮。(2)罗白。中声歌唱,使近处的人能听得明白。唱罗白称“罗白甲”,“甲”有“讲”、“说”之意,接近平日大声说话,轻松自如。(3)哧日阿。又称“多霞”。小声歌唱,在田房和山间男女近坐一起时所唱。内容多为私情倾诉。唱哧日阿称“哧日阿甲”或“多霞霞”,似耳语般轻唱。曲调委婉,行腔细腻,常夹有充满感情的气 ......     (共382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熬

    侗族民间礼俗歌曲。意为“酒歌”。又名“阿好事”,即“好事歌”。于节庆、建房、祝寿、嫁娶等好事酒席酬唱,故名。流行于黔东南侗语北部方言地区。歌词精练、含蓄,常用比喻手法即兴创作。七言四句为一首或一段,讲究

    285字 96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巴拉西吾春

    锡伯族民间歌曲。意为“猎人之歌”。约当小调类。流传于新疆伊犁河流域和辽宁、吉林等锡伯族聚居区。锡伯人祖居东北,西迁后仍沿袭其习。描写猎人跨马飞驰猎场,放犬撒鹰捕捉野兔的激烈情景,表现锡伯族英勇剽悍、奔放

    154字 80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昌刀

    阿昌族金属工艺品。主要产于云南陇川户撒坝。亦称“户撒刀”。据传,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沐英率军屯垦户撒,阿昌人向汉兵学习打刀,遂传世。户撒坝各寨均有载誉名刀:来福寨的黑长刀、花钢刀,芒东寨的腰刀

    234字 120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楚

    苗族蜡染纹样。意为“卷卷花”。流行于黔南贵定、龙里、福泉等地。用于妇女服饰。纹样以四瓣花蕊为中心,由四对弯曲翻卷的藤状叶组成,置于正方形内。多为浅蓝色,与刺绣相间配用。

    88字 32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阿富汗基克孜

    维吾尔族花毡的一种。即阿富汗式花毡。从阿富汗传入后,经维吾尔工匠改造创新而成。图案有四:(1)用两个相同长托盘格布局,以四方连续小菱形格内饰八瓣花,密集排满;(2)纹样较前者稍简单,全是加点网格纹;(3

    218字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