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宗室等级
清朝开国初期,皇帝的家族成员,除了因有罪获谴的以外,几乎都授以爵职。入关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皇族子孙不断繁衍,于是,围绕着与皇帝关系的亲疏、支派的远近和出身的嫡庶,在宗室内部发展起不同的等级来。
清朝封爵始自崇德年间,顺治年间加以充实,到乾隆年间才形成完备的制度。乾隆十三年 (1748) 钦定爵表,规定宗室爵位十四等: 一、亲王,二、世子,三、郡王,四、长子,五、贝勒,六、贝子,七、镇国公,八、辅国公,九、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一、镇国将军,十二、辅国将军,十三、奉国将军,十四、奉恩将军。其中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又各 ...... (共5597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