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中国历史
词典 - 中国历史 - 列表
  • 一甲

    科举制度中,殿试中式者分为三等,称一、二、三甲。一甲三名,按名次叫做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查看详细>>

    76字
  • 一行

    俗名张遂。唐魏州昌乐(河南南乐)人。太宗时功臣张公瑾之孙。二十一岁出家为僧。后从善无畏译《大日经》,并为之作疏,为我国佛教密宗(真言宗)之祖。博览经典,精通天文历法。玄宗时,《麟德历经》(高宗时所撰历)...查看详细>>

    378字
  • 一床

    户调起征单位。北魏实施均田制后,规定户调以一夫一妇为起征单位,年纳绢(或布)一疋。未婚丁男四人(或奴婢八人,或耕牛二十头)纳一夫一妇之调。自北齐、北周起,称一夫一妇为一床,年纳绢一匹、绵八两(麻布之区为...查看详细>>

    177字
  • 一田二主

    明清时期的一种租佃形式。这一租佃形式,约出现于明中期,清朝盛行于安徽、福建等省。它是土地所有权分离为田骨权和田皮权后,佃农所取得的田皮权。田骨权归地主,地主拥有收租权利和交纳粮税的义务;田皮权归佃农,佃...查看详细>>

    264字
  • 一串铃法

    明中叶部分地区推行的征收田赋的一种办法。隆庆元年(1567)由户部尚书葛守礼提出,推行于山东和北直隶。其做法是:总收分运,只收本色(粮食)或折色银,免征解运费,以减轻民户负担。一串铃法在山东推行时间较长...查看详细>>

    148字
  • 一条鞭法

    是将赋役之各项条款总编为一、进行征派的赋役制度。“鞭”或作“编”或“边”。简称条鞭法。又有“类编法”、“明编法”等别名。明中叶由于黄册失实、户籍混乱,征敛繁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从正德时起不断改革赋役制...查看详细>>

    488字
  • 一二·一惨案

    1945年11月25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教授、职工及市民六千余人,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晚会。国民党军警包围会场,并鸣枪威胁。26日,昆明九个大中学校学生联合罢课,并上街宣传,以示抗议。28日,昆明...查看详细>>

    403字
  • 一二·八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犯上海事件。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从租界向上海闸北一带发动进攻。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的率领下和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奋起抵抗。抗战...查看详细>>

    184字
  • 一二·九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向华北侵略,嗾使汉奸发动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同时,日军还大量增兵长城各口,并向平津移动,支持各地汉奸卖国的分裂活动...查看详细>>

    462字
  • 一夫一妻制

    也称“单偶婚”,是一男一女结成夫妻的婚姻和家庭形式。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对偶婚也转变为一夫一妻制。从此男女双方的关系完全颠倒过来了。原来是女子留在本氏族,男子出嫁到另外的氏族,现在是男...查看详细>>

    1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