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巴米羊佛教遗迹
位于阿富汗中部巴米羊城北面的兴都库什山中,包括石窟群、摩崖雕像和石窟壁画。石窟建于公元3—7世纪,现存洞窟200多个,分布在斯库鲁阿布河上游河谷南面、东西长约3公里的断崖上。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过此地,并留...查看详细>>
351字阿克塔什石窟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东北隅,黑莫山地区,依山开凿,现存洞窟5个,加上窟外院落为一建筑整体。五座洞窟均为横券顶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石窟东面有一佛寺建筑遗址;再东面约300米处的台地上,依崖开凿有一座...查看详细>>
145字安存立
五代敦煌人,归义军官府画匠。曾与其父同为窟主组织全家重修莫高窟唐代所建今第129窟,有供养像并题衔曰“归义军节度押衙知左右厢绘画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兼监察衙史上柱国”,敦煌遗书P.2641v1记有...查看详细>>
124字安岳卧佛院
位于四川省安岳县东北30公里处的安岳、遂宁与乐至三县交界处的卧佛沟。卧佛凿建于沟两边的石壁上,造像区域全长865米,建造于唐开元年间;现存以释迦牟尼涅槃像为主,包括其他造像共1613躯,唐代摩崖刻经15...查看详细>>
260字凹凸画法
又称天竺法,中国人物画和敦煌壁画技法之一。是强调主体效果的古代印度、波斯绘画技法,于公元四世纪随着佛教的东传而传入中国。其画叠晕或凹凸,有立体感。敦煌壁画自十六国时期就应用,如第272、275窟等北凉的...查看详细>>
332字八大菩萨
即八位菩萨的名号。《八大菩萨经》中指:金刚手、观自在、虚空藏、普贤、妙吉祥、慈氏、除盖障和地藏菩萨。《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有七位菩萨与上述相同,而无“妙吉祥”、“曼殊室利”。《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之八菩...查看详细>>
423字八人舞
壁画乐舞。绘于第156、100窟等,其阵形为:舞者八人,男女各四,分列两排,甩袖移步,相对而舞。舞姿类似藏族舞蹈,为吐蕃文化的遗存。...查看详细>>
70字半臂
即短袖衣,穿在长衣外,一般为宽袖,由襦、袄、衫演变而来。莫高窟隋、初唐女供养人多见穿半臂者,如第375窟等。第130窟女供养人所著半臂均是套在衫外。半臂也是普通劳动者服饰,如第23窟雨中耕作之农夫与挑担...查看详细>>
193字半翻髻
古代妇女发髻之一种。因形似翻卷之荷叶,又名“翻荷髻”,梳换时从下而上,至顶部突然翻转,并作倾斜之势,故名。莫高窟初唐第390、375窟女供养人多束此髻。...查看详细>>
81字伴郎
敦煌壁画反映的古代社会风俗情节之一。将举行婚礼时陪伴新郎的男傧相称伴郎或相郎,一般是1~2人,从新郎前往女家亲迎开始,直至婚礼结束,始终伴随新郎,并代表新郎处理一些具体事宜,如与宾客的应对、酬唱等。莫高...查看详细>>
15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