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學
分类:中国篆刻204字
以古代金石器物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一般包括描繪古器圖形,考證古器用途,考釋古器銘文,研究古器出土、傳世情况等。歷代著述有宋吕大臨《考古圖》,宋王黼《宣和博古圖》,宋歐陽修《集古録跋尾》,宋趙明誠《金石録》,明曹昭《格古要論》,清王昶《金石萃論》等。晚清時期,大量甲骨、簡牘、印章、封泥、瓦當出土,豐富了金石學研究的内容,也使篆刻學成為金石學的一個分支 ...... (共204字) [阅读本文]>>
以古代金石器物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一般包括描繪古器圖形,考證古器用途,考釋古器銘文,研究古器出土、傳世情况等。歷代著述有宋吕大臨《考古圖》,宋王黼《宣和博古圖》,宋歐陽修《集古録跋尾》,宋趙明誠《金石録》,明曹昭《格古要論》,清王昶《金石萃論》等。晚清時期,大量甲骨、簡牘、印章、封泥、瓦當出土,豐富了金石學研究的内容,也使篆刻學成為金石學的一個分支 ...... (共204字) [阅读本文]>>
印章名稱之一。原為鈐用於書畫、典籍之上的專用印章,後世作印章之代稱。明徐官《古今印史》:“陸文量曰:‘古人於圖畫、書籍皆有印記某人圖書,今人遂以其印呼為“圖書” …… 莫 之 正矣。’”又清桂馥《續三
篆刻家刻印的價目單。亦稱“刻印潤格”、“刻印潤例”。《隋書·鄭譯傳》載:“上(文帝)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高熲戲謂譯曰:‘筆乾。’譯答曰:‘出為方嶽,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潤筆”之風,
印章名稱之一。最早出現於秦代。朱劍心《金石學》引《漢舊儀》:“秦以來,天子獨稱璽,又以寶,羣臣莫敢用也。始有印字。”許慎《説文解字》:“印,執政所持信也。”廣義而言,“印”同“璽”,為官、私印的總稱。
古代官、私印章的總稱。從傳世印章實物看,秦以前只用“璽”,秦以後最多見“印”。故前人多有“秦璽漢印”之説。在秦代,除帝王外,皆不准用“璽”,而代之用“印”。故“秦璽漢印”之説並不確切。戰國璽西漢官印
亦稱“傳國璽”。印章名稱之一。為帝王專用印璽。歷代皇帝自稱受命於天,故名。傳受命璽始於秦始皇,李斯篆,孫壽刻,印文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明朱象賢《印典》:“《録異記》:歲星之精,墜於荆山,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