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世界伦理道德

一个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

分类:世界伦理道德1694字

埃及中王国时期(约前22世纪一前16世纪)人民口头创作的伦理教诫故事。叙述一个农夫到首都去买粮食,半路上被仗势欺人的大官仆从抢光了。后来,农夫靠了自己的机智与辩才,向法老陈述,使抢劫者受到应得的惩罚。故事谴责了盗劫恶行,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原名《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简称《经济学一哲学手稿》。马克思于1844年4—8月写作的哲学、经济学著作。1845年1月20日恩格斯写给马克思的信里提到 “你的国民经济学的著作” 就是指这一著作。马克思生前没有出版,原稿有些散佚。1932年,保留部分以《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为题在苏联第一次发表。今载 ......     (共1694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一切种智

    古代印度佛教伦理概念之一。佛教智慧的一种。《大智度论》卷二十七说:“一切种智,观种种法门,破诸无名。”“无明”,泛指无智、愚昧等。佛教认为,“以无明尽故,显照诸法,名一切种智”(《大乘起信论义记》卷六)

    235字 74
  • 一志论派

    中世纪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产生于公元七世纪中叶。该派的伦理观认为,基督虽然具有神性和人性,但只有一个意志和作用,即具有神的意志和作用,而不具有人的意志和作用。当时这种观点产生了不小影响。东罗马帝国皇帝康斯

    228字 101
  • 一性论派

    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产生于公元五世纪。该派由君士坦丁堡附近一个修道院院长优迪克(Eutyches,378—454年)所倡导。其伦理观认为:基督的人性已被神性所吞没,因此,基督只有一个本性,即为神性;基督的

    441字 104
  • 一夫一妻制家庭

    亦称专偶制家庭或单偶制家庭。是继“偶婚制”家庭以后产生並一直继续到当代的一种文明时代的家庭形式。它是以一男一女结成夫妻关系的一种婚姻家庭形式。自从父权制取代母权制之后,男女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952字 81
  • 二谛

    古代印度宗教伦理概念之一。原为婆罗门教用语,后被佛教所沿用。指真谛(又称“胜义谛”、“第一义谛”)和俗谛(亦称“世谛”、“世俗谛”)。“谛”,谓真实不虚之“真理”。两种真理,谓之二谛。佛教各派对此含义有

    830字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