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平署
清朝后期宫廷内掌管演剧事务的专职机构。即康熙、乾隆时的南府。道光七年(1827)改名为昇平署,机构有所精简:裁撤外学及十番等奏乐事项,承应戏全由太监担任。道光二十年(1840),因署中人数日少,太监的艺术水平太低,乃再度挑选民间艺人恢复外学。咸丰时,又扩充外学,四大徽班中名演员多半应召兼充昇平署教习或学生。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昇平署内外学陆续被咸丰帝传至热河避暑山庄,在如意洲承应。同治初,外学再度被裁撤。光绪间,又恢复外学,挑选大批民间艺人进署,作为教习或学生,在演出戏单的剧目上标“外”字;内学则标“府”字(因习惯上仍称南府)。另外, ...... (共407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