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中国昆剧

昇平署

分类:中国昆剧407字

清朝后期宫廷内掌管演剧事务的专职机构。即康熙、乾隆时的南府。道光七年(1827)改名为昇平署,机构有所精简:裁撤外学及十番等奏乐事项,承应戏全由太监担任。道光二十年(1840),因署中人数日少,太监的艺术水平太低,乃再度挑选民间艺人恢复外学。咸丰时,又扩充外学,四大徽班中名演员多半应召兼充昇平署教习或学生。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昇平署内外学陆续被咸丰帝传至热河避暑山庄,在如意洲承应。同治初,外学再度被裁撤。光绪间,又恢复外学,挑选大批民间艺人进署,作为教习或学生,在演出戏单的剧目上标“外”字;内学则标“府”字(因习惯上仍称南府)。另外, ......     (共407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中国昆剧

    桂阳昆曲

    湘昆旧称桂阳昆曲,因昆曲传入湖南后,在桂阳地区扎根最深。详见“湘昆”条。清光绪年间湖南湘昆艺人手抄的《鸾钗记》台本李楚池提供

    72字 31
  • 中国昆剧

    晋昆

    界定昆曲有关范畴的用语,通常有两种解释:(1)指流传在山西的昆曲,是昆腔系统在山西的一个支脉,在语言、声调、乐器、装扮等方面带有山西地方化的特色。(2)指山西四大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蒲剧)、中路梆子

    2190字 21
  • 中国昆剧

    宁波昆曲

    宁波本地人又称为“本昆”或“本班”。属浙昆的重要支派之一。它是明末清初苏州昆剧流入杭、嘉、湖以后,向浙东甬江之滨(宁波地区)发展,并在当地生根立足,又吸收某些外来戏曲逐渐衍变而成。甬昆(曾简称“宁昆”,

    1752字 37
  • 中国昆剧

    本腔与调腔

    昆剧艺人兼工其他声腔时,称本工的昆腔为“本腔”。张岱《陶庵梦忆·不系园》记载:明崇祯七年,甲戌(1634)十月,“是夜,彭天锡与罗三、与民串本腔戏,妙绝;与楚生、素芝串调腔戏,又复妙绝。”姚燮《今乐考证

    396字 25
  • 中国昆剧

    海派昆剧

    1993年4月2日《上海文化艺术报》发表了《海派昆剧好》的专题评论,认为上海昆剧团在戏曲艺术面临挑战和危机的严峻形势下,通过创排大型神话剧《上灵山》的革新实践,首次打出“海派昆剧”的旗帜,是值得赞扬的。

    612字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