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辩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天和人的相互关系的辩论。唯心主义主张“天人合一”。殷周时就出现了天命论,认为天有意志,所以主宰人的命运。春秋时的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但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老子提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他认为人是应该效法“天”(自然)的,子思,孟子更主张天人合一之说。如《礼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庄子则主张“无以人 ...... (共637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