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范畴,为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基本范畴,本由未动于物,未生喜怒哀乐时的本然状态,即天赋自然的性质这种最初关于人性的概念转化而来,指书家静态的感性心理世界,谓先天的、永恒的、虚静无为的精神本性,在书法作品中体现了书家的性情、气质、个性等。在书论中主要分为:(1)指书家本身的性,即性情、性灵、性格等。唐代张怀瓘《六体书论》云: “如人面不同,性分各异,书道虽一,各有所便。”又云:“若顺其性,得其法,则何功不克,何业不成。”唐代孙过庭《书谱》云:“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云:“ ...... (共1006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