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学 > 民国伤寒学精义

竹叶石膏汤证

分类:民国伤寒学精义411字

第三六六条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汪琥曰:伤寒本是热病,热邪所耗,则精液销铄,元气亏损,故其人必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气虚不能消饮,胸中停蓄,故上逆而欲作吐也。与竹叶石膏汤,以调胃气,散热逆也。

钱潢曰:仲景虽未言脉,若察其脉,虚数而渴者,当以竹叶石膏汤主之,虚寒者,别当消息也。

〇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麦门冬一升,去心 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鉴》曰:是方也,即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门冬、半夏、竹叶 ......     (共411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民国伤寒学精义

    自咏

    八旬已近又何求意匠经营日不休但愿同胞皆上寿敢云身后有千秋张锡纯寿甫肖像此像乃先师民国十六年充直鲁联军军医处处长时所摄,温而厉,威而不猛,足令人肃然起敬。诗为先师未殁前一月所作,读之使人恻然动念,益足见

    319字 33
  • 民国伤寒学精义

    第一回

    (一节〔3〕)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二节)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三节)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四节) 伤寒一日

    4458字 57
  • 民国伤寒学精义

    第二回

    (六节) 太阳病,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为温病。发汗已, 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 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 身重, 多眠睡,息必鼾〔2〕,语言难出。若被下者, 小便不利, 直视失溲; 若被火者,微

    3769字 30
  • 民国伤寒学精义

    第二章 六经之命名

    《伤寒论》始以辨脉、平脉、伤寒例、痉湿暍诸篇,终以汗吐下可、不可及汗吐下后诸篇,中多叔和撰集之文,兼以宋儒修正之辞,而非纯仲景之原著者,已言之于前矣。唯六经之论,虽间补缀,然不失仲景之真髓,故读伤寒者,

    2672字 24
  • 民国伤寒学精义

    第一节 阴阳

    《伤寒论》中之阴阳,非形而上学的阴阳,不过为概念的阴阳而已。自隋唐以后,金元之医受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之影响,欲以此种阴阳解说医学上之阴阳,故与实际治疗上相背而驰。日本之医术,因传自我国,故亦有受阴阳五行

    704字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