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学 > 出土亡佚古医籍

(一)甘肅省敦煌縣與新疆自治區蒲昌海地區

分类:出土亡佚古医籍2420字

在1901~1910年間英國探險者斯坦因(M..A.Stein)氏第二次中亞考察時,曾在我國甘肅省敦煌與其西北部的疏勒河流域以及新疆自治區的蒲昌海(即今羅布泊東北部的羅布淖湖)地區先后發掘出土了很多漢代的木簡殘存文書。這些文書的圖影及其釋文均先后在斯坦因、沙畹(E.Chavannes)及羅振玉、王國維等人的著作中發表,因而這批簡牘的内容始爲世人所知曉。

由於這些漢代木簡殘存文書出土的地點均在我國西北部的沙漠地帶,所寫的内容又均系出自當時駐守邊疆軍隊人員之手。因此没有專門的醫藥學著作。但是有關駐軍官兵的疾病、死傷、治病的藥方以及記録部隊所馴養的馬、牛疾病的文字同樣也是醫學歷史 ......     (共2420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出土亡佚古医籍

    (一)先秦醫籍中有關經脉流注方向的各種意見

    鑒於針灸木人的十脉系統并無每條經脉流注方向的具體標志,故只能從既知的先秦古醫籍對經脉流注的記述中作對比的考察。首先,可以歸納一下先秦醫籍對十二經脉(或十一經)流注方向的各種不同意見,并與針灸木人的手足陰

    1615字 40
  • 出土亡佚古医籍

    (一)手太陰脉循行徑路

    此脉在《足臂》一書稱爲“臂太陰”,《陰陽》稱爲“臂巨(鉅)陰”,《經脉》稱爲“肺手太陰之脉”。在針灸木人除鎸有本脉一條外,尚有支脉二條。其徑路是:(起點):顔面部口吻角(與循經此處下行的足陽明脉會合)→

    399字 20
  • 出土亡佚古医籍

    (一)手陽明脉循行徑路

    此脉在《足臂》稱爲“臂陽明脉,”《陰陽》稱爲“齒脉”,《經脉》稱爲“大腸手陽明之脉。”在針灸木人除鎸有本脉一條外,尚有支脉一條。其徑路是:(起點):顔面部目外眥角→額角→顳部耳上方→顳部耳后方→側頸部(

    452字 24
  • 出土亡佚古医籍

    (二)手少陽脉循行徑路

    此脉在《足臂》稱爲“臂少陽脉,”《陰陽》稱爲“耳脉,”《經脉》稱爲“三焦手少陽之脉。”在針灸木人除鎸有本脉一條外,尚有支脉一條。其徑路是:(起點):顔面部目上中央一眉中央一(在眉中此脉在早期古籍中的循行

    326字 19
  • 出土亡佚古医籍

    (三)足太陽脉循行徑路

    此脉在《足臂》稱爲“足泰陽脉,”《陰陽》稱爲“足鉅(巨)陽之脉,”《經脉》稱爲“膀胱足太陽三脉。”在針灸木人除鎸有本脉一條外,尚有支脉一條。其徑路是:(起點):顔面部鼻孔外側(平鼻孔)→目内眦→眉内端(

    574字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