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 中国现代书法

第二节 雄强:主体与风格的同步

分类:中国现代书法3724字

也许是并不出生于书画翰墨世家的缘故,当吴昌硕以“乡阿姐”的诨名与其父辈躬耕田亩时,他身上不会有太明显的优雅病态与文士气。如果再加上早岁避战乱流离失所以及兄弟姐妹皆死于疾疫灾荒,那么“一耕夫来自田间”的自白,应该不是豪门公子有意学隐士风流的装门面语,质朴伴随着他的农村生涯十分深刻地浸淫入了他的性格与审美趣味中去。他不像沈曾植是家学渊源,也不像赵之谦是家道中落。他几乎可以说是从一个避居乡间、闭门不问世事的知识家庭中崛起——这个知识家庭早就因为战乱、疾疫和闭塞而与农民相去无几了。

这种闭塞与厚实的土气给吴昌硕带来的不仅仅是失败。如果说 ......     (共3724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引论:近代书法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与当前书法篆刻界的喧闹劲头相比,近代书法篆刻——特别是指清末到民初的书法篆刻——无论在哪方面说都是不无寂寞的。如果我们把这视为一种着眼于历史嬗递的纵向的今、古之比的话,那么还有更令人沮丧的一比:与民国前

    18276字 86
  • 第一编 近代

    时人习惯于把近代书法的开端从吴昌硕算起,而吴昌硕的发展道路向世人表明,在他前面还有个更重要的源头:赵之谦。以我的看法,不了解赵之谦其人,我们就很难把握民国初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这三个突出典型的真实价值

    1009字 83
  • 第一章 沈曾植:一个令人瞩目的偶像

    沈曾植是个地道的士大夫式的知识分子,这使他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不那么具有近代性格的印象。也即是说,与同时的吴昌硕、康有为相比,他显得更少时代感。我们与其把他归为近代史的牵头人物,不如更确切地说,把他归为古代

    204字 86
  • 第一节 金石家的知识结构与不自觉的书法观念

    沈曾植为清同治二年举人,光绪六年进士。一生浸淫官场,是地道的达官贵人。初任刑部,后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54岁时外放为知府,而道台,而提学,终于安徽布政使。如此的仕途履历,至少使他可保衣食无虞,同时还

    2860字 86
  • 第二节 “生”:魏碑式行草

    与沈曾植同时的书家曾熙,曾有一段评价并讨论,见王蘧常《忆沈寐叟师》:“近人曾熙曾评先生书曰: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先生于前二句逊谢,末一句则不解所指。曾熙云:‘翁方纲一生之误在稳,刘墉八十岁

    2729字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