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 > 教育学史

7.对教育的影响

分类:教育学史406字

对于印度早期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知之甚少。然而,我们可以断定,婆罗门人和僧侣们独揽教育大权。女子完全从属于男性,没有任何接受教育的机会。

对于男孩来说,印度似乎总是具有为了男孩利益而设置的学校,例如,在乡间树荫下开办学校,或天气不好时在遮棚下开办学校。从非常遥远的古代开始,印度就开展教学活动了。事实上,贝尔(Andrew Bell)②在18世纪末就是从印度学到这种教学模式的。练习写字时,最初是用小棍棒写在沙子上,之后使用铁制笔尖写在棕榈叶上,最后用墨水写在悬铃木的干叶上。在纪律方面,教师可以进行体罚,除了使用教鞭外,还有其他的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如 ......     (共406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1.引言

    曾有一位德国哲学史家在他著作的开篇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亚当(Adam)是一位哲学家吗?”有些教育学史家也以同样的思路对原始社会野蛮人的教育开展学术研究。我们的研究不会锁定到如此遥远的古代。毫无疑问,自人

    370字 134
  • 2.古代印度的教育学

    人们或许认为,研究印度文明的细节对于我们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印度文化与我们如此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够从印度人那里寻找到我们的渊源,我们属于同一个种族,印度语言也是欧洲语言的重要来

    119字 128
  • 3.政治等级制度和宗教泛神论

    社会方面的种姓政治等级精神和宗教泛神论,是印度社会的基本特征。印度社会的种姓等级制度是一种阶层世袭制,社会等级和职业不可以自由选择,而是由出生决定的。于是,人们一成不变地沿袭着这些陈规,而无视人的个性、

    429字 126
  • 4.对教育的影响

    在社会和宗教双重枷锁的重压下,印度的教育目的显而易见。现代社会的教育越来越多地注重解放个性,创造个人自由和自我意识,而印度婆罗门人则努力通过布道宣经,致力于倡导克己主义、轻视生命、压抑一切内在的自发性、

    242字 163
  • 5.佛教改革

    公元前6世纪,佛教(Buddhist)改革对婆罗门主义(Brahmanism)造成深刻的影响,但并没有明显地改变印度人的教育观。佛陀(Buddha)也同样认为,万恶源于人的七情六欲,达到道德境界的唯一方

    139字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