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
形声字。始见于甲骨文,作“”、 “”,从凡(“”乃凡字, “”为凡字省写)、方声。西周金文作“”,承袭甲骨文,但在“方”之上部加一横画,为饰笔。或作“”,凡旁与方旁共用一横画,即凡旁下移与方旁重合。春秋文字作“”, “”讹为“”。战国文字承袭西周文字和春秋文字,但于凡之右上加一短横为饰笔,作“”。《说文》篆文作“”,乃讹变形体。汉代早期文字承袭春秋战国文字,形体变化不大。汉代晚期亦承袭汉代早期的写法,虽有变化,但有迹可寻。旁字之造字本义现已不明,甲骨文中皆用为方国名、人名或地名。《小屯南地甲骨》918:“贞,王令旁方。” “旁方”即方国名 ...... (共345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