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
会意字。其造字本义未明。许慎认为吏字“从一从史,史亦声”,是据秦代小篆的字形来分析的,与早期字形不符。就古文字材料来看,吏、史、使、事本为一字,后分化。典籍中吏字一般是古代百官的通称。《说文》:“吏,治人者也。” 《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杜预注:“三吏,三公。”汉代以后,始称职位低微的官员为吏。秩三百石至二百石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为少吏(见《汉书·百官公卿表》)。 “吏”字原像以手持“”或“”形。“”, “又”字,像手形。 “”、 “”未知为何物,西周时演变为“”,战国时演变为“”,秦代小篆演变为“”,汉代开始将“” ...... (共294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