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科 > 保安族

第三节 服饰习俗

分类:保安族3606字

民族服饰作为民族的外在的直接的表现形式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保安族服饰的物质形态的分析,可以看到其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承载着保安族的文化传统,又体现了保安族的精神心理,表现出保安族服饰形态与服饰功能的有机统一。

保安族形成、发展的地理位置,处于牧业与农业接触的过渡地带。在文化方面,保安人处于汉族、藏族、蒙古族和回族等人口较多民族文化的包围之中,又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碰撞融合的地带,在这种特定的文化大氛围中,保安族文化呈现出复合型的文化特点。保安族传统服饰就是这种复合型文化的缩影,既是保安族文化传统的体现,又是 ......     (共3606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保安族

    第一节 族称族源

    保安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国10个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省三个特有的民族之一。保安族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中部,与青海省接壤,总面积79

    4182字 115
  • 保安族

    第二节 人口状况

    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保安族的人口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明末清初,保安族发展很快,达1000多户,“由土千户进行直接管理”。到清雍正年间,保安堡已有“番”“回”商贾100余家,“保

    1757字 144
  • 保安族

    第三节 历史沿革

    历史上,保安族生活的积石山,在夏朝时属于雍州,商朝和周朝时属于羌、戎等族管辖,战国末期时并入秦国版图。秦汉两代均实行郡县制,积石山地区曾先后隶属于陇西郡、金城郡的袍罕县和河关县。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

    1884字 108
  • 保安族

    第四节 生态环境

    保安族的命运自始至终都和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从保安族的形成、迁徙到最后落户甘肃大河家;从最初以农耕、狩猎、放牧为主要生产方式到后来以农耕、手工制作、劳务输出为主要生计方式,无不以生态环境作为基础。保安

    2734字 112
  • 保安族

    第六节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613字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