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科 > 保安族

第二节 人口状况

分类:保安族1757字

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保安族的人口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明末清初,保安族发展很快,达1000多户,“由土千户进行直接管理”。到清雍正年间,保安堡已有“番”“回”商贾100余家,“保安四屯居民共约千户以上”。村寨相连,各族自成街坊,人来人往,已经呈现出相当繁荣的景象。新中国成立后,保安族人口普查情况如下:

1949年,甘肃全省保安族人口为4356人。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甘肃省保安族人口为4949人。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甘肃省有保安族5055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保安族人口9027人,甘肃省保安族人口8322人,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 ......     (共1757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保安族

    第一节 族称族源

    保安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国10个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省三个特有的民族之一。保安族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中部,与青海省接壤,总面积79

    4182字 115
  • 保安族

    第三节 历史沿革

    历史上,保安族生活的积石山,在夏朝时属于雍州,商朝和周朝时属于羌、戎等族管辖,战国末期时并入秦国版图。秦汉两代均实行郡县制,积石山地区曾先后隶属于陇西郡、金城郡的袍罕县和河关县。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

    1884字 107
  • 保安族

    第四节 生态环境

    保安族的命运自始至终都和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从保安族的形成、迁徙到最后落户甘肃大河家;从最初以农耕、狩猎、放牧为主要生产方式到后来以农耕、手工制作、劳务输出为主要生计方式,无不以生态环境作为基础。保安

    2734字 112
  • 保安族

    第六节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613字 97
  • 保安族

    第一节 生产习俗

    保安族是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早在青海同仁地区生活的时候就已经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兼营手工业和商业。一、农业保安族的农业耕作方式在迁徙前后发生了一定的变迁。早先在青海同仁时,保安族所耕田地大多是沿隆务河

    5132字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