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中国书画艺术

“篆刻”出典

分类:中国书画艺术301字

南朝陈·徐陵辑《玉台新咏》二晋左思《娇女》诗: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文选》南朝梁任彦昇(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篆刻为文,而三冬靡就。”唐代吕延济注:“篆谓篆书,刻谓雕刻文章也。”比喻书写和精心为文,后指篆写雕刻印章为篆刻。元代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1296—1370)为朱珪书《方寸铁志》文刊于明汪矓玉《珊瑚网》卷十一,有云: “吴门朱珪氏,师濮阳吴睿大小二篆,习既久,尽悟《石鼓》、《峄山碑》之法。因喜为人刻印,遇茅山张外史(张雨),外史锡之名‘方寸铁’。”元代陈世昌诗赞方寸铁有句曰:“朱生心似铁,篆刻 ......     (共301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中国书画艺术

    印章起源

    ①中国古印的出现, 人们最早是从“范” 的作用得到启发。范, 本字作 “範”, 泛指各种模具, 于印章则称 “印模”, 即范母。本世纪五十年代,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一件商代残印白陶, 上有 “从” 字残形

    904字 20
  • 中国书画艺术

    “印”的别称变迁

    甲骨文中 “抑” 写“”成字表示按的意义。《吕氏春秋 ·适威篇》; “民之于上, 若玺之于涂, 抑之以方则方, 抑之于圆则圆。” 《淮南子》:“若玺之抑埴”, 则文献将玺捺于泥上称为 “抑埴”。商周

    1647字 40
  • 中国书画艺术

    三方古玺

    三十年代传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三件古铜玺, 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或证印至迟起始于殷商时代。此与古籍记载相吻合, 如: 秦以前 “民皆以金玉为印, 各服所好” (汉卫宏 《汉官旧仪》 卷上), “至于三

    1719字 23
  • 中国书画艺术

    面面印

    亦称穿带印,创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代。方形而体扁,两面铸刻印文,中间多横穿一扁孔或圆孔,以便穿上带子,作佩带之用。清代以来俗谓两面印。可见者,吴昌硕1925年自刻白文“仓硕”、朱文“俊卿之印”,边款云:

    270字 16
  • 中国书画艺术

    缪篆立名

    缪篆是摹刻印章的一种富于变化的篆书。王莽时官定的“六书” (即古文、奇文、篆书、佐书——隶书、缪篆、鸟虫书)之一。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

    340字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