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犯罪学

被害妄想

分类:犯罪学263字

是思维内容障碍——妄想的种类之一,指在病态人格基础上由具体生活中的挫折形成关系妄想、嫉妒妄想之后,逐步出现重度思维判断和推理的异常。患者常常从怀疑开始,无任何事实根据地坚信某人或某一集团对其进行迫害和打击。例如,患者认为别人往他的饭中、水中放置毒药以致他于死地;认为别人在折磨他,要送他到法院或要处决他;认为自己蒙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由此四处“上访告状”;有的患者还经常向司法机关投诉状,却毫无被害证据,并认为公检法部门也与别人一起迫害他。被害妄想患者可出现书写、散布反社会言论、攻击伤害性行为,也可出现自杀、绝食等 ......     (共263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犯罪学

    白居易

    (772~846)唐代诗人、思想家,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gui。今陕西渭南县)。出身贫寒,自幼“敏悟过人”,学习勤奋,比较了解和关心民间疾苦。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及左

    2741字 42
  • 犯罪学

    包拯

    (999—1062)宋代名臣。字希仁,世称包公、包青天,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宋仁宗朝进士。曾任州、县官,后官至天章阁待制、龙图阁臣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遗著有宋人张田编著的《包拯奏议》

    1230字 50
  • 犯罪学

    贝卡利亚

    意大利刑法学家。1738年3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米兰一个贵族之家,他对宗教、数学、物理、哲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和美学等均有研究。青年时的贝卡利亚是进步青年学术团体“拳头社”的成员。该社成员常常围绕犯罪

    650字 38
  • 犯罪学

    被告人的心理防御机制

    被告人在刑事审判过程中为了减轻或者逃避法律打击而采取心理方面的防范措施及对策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准备阶段。被告人对即将来临的庭审进行种种估价和猜测,制定出几种可能的应急

    542字 57
  • 犯罪学

    被害死亡率

    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因刑事犯罪行为造成公民死亡的人数与同期总人口数的比例,通常按万分比计算。计算公式为:二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因刑事犯罪行为

    228字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