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
分类:民族166字
汉族等对内蒙古地区一种*敖包群的称呼。“太保”,古官名,三公之一,始于商代,后历代皆置。相传唐末李克用有义子十三人,皆官太保,时有十三太保之称。嗣后对由十三个单位组成的事物,多以十三太保称之。座落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额尔敦托罗海山丘上的敖包群,即由十三个排列而成,故称。参见“敖包”(866页)。
锡林浩特的十三太 ...... (共166字) [阅读本文]>>
汉族等对内蒙古地区一种*敖包群的称呼。“太保”,古官名,三公之一,始于商代,后历代皆置。相传唐末李克用有义子十三人,皆官太保,时有十三太保之称。嗣后对由十三个单位组成的事物,多以十三太保称之。座落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额尔敦托罗海山丘上的敖包群,即由十三个排列而成,故称。参见“敖包”(866页)。
锡林浩特的十三太 ...... (共166字) [阅读本文]>>
满族击乐器。鼓身为八角形,框用木制,宽约十七厘米,单面蒙蟒皮,内装铜钱,饰以丝穗。演奏时用指弹击鼓皮,或指搓鼓面震响铜钱,还可摇动鼓身,发出节奏声音。据沈榜《宛署杂记》(卷二十,志遗八)记载,明嘉靖、隆
一作“癹(音Po泼)思八”、“帕克思巴”。喇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元代首任帝师。属款氏家族。本名罗追坚赞。自幼颖悟、精通佛学,被称为“八思巴”,意为圣者。南宋淳祐四年(1244)与其弟*恰那多吉先于其伯
亦称“蒙古新字”、“蒙古字”、“方体字”。元代官方使用的一种文字。由*八思巴奉元世祖之命创制,至元六年(1269)颁行。有四十一个字母,其中辅音字母三十四个,元音字母五个,介音字母二个。词以音节为单位分
用刀、斧砍伐山林后就地焚烧并以灰烬作肥料播种庄稼的一种原始农耕方法。是农民开辟耕地、从事耕作,获取生活资料早期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农业发展史上起过积极作用。此种农耕方法由于技术落后,土质连续耕作后日趋贫脊
俗称“白塔”。在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建于辽圣宗(983—1031)时为辽代丰州故城保留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建筑物。“白塔耸光”为呼和浩特市八景之一。塔身七层,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建筑物。残高43米,塔壁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