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候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云: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 《难经·七十八难》云: “不得气乃与男外女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也”。《标幽赋》说: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铒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也说明行针候气与针下得气与否的感应,如不得气多病重,预后不良。因此在进针后第一步要候气,候气的意义,就是说如觉针下虚滑,必须持针留捻,或停片刻再捻; 如觉针下沉紧,是为得气之候,然后因病因脉而施以补泻的手法。病人在这种情况下,必定感到针下酸胀,甚而由局部向外扩散,所以《灵枢》云: “刺之要,气至而生效,效之信 ...... (共364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