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 中国古代造船史

二、跨湖桥独木舟的制造工具

分类:中国古代造船史1078字

笔者以为,在跨湖桥、在中国,独木舟是用石锛制造的,原因有三:

(1)在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石器中以石锛为最多;

(2)在刳制独木舟时与石斧相比石锛更为有效;

(3)晚于跨湖桥遗址1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出现有段石锛,更适于制造独木舟,影响所及不仅在我国东南沿海,对太平洋广大地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石器共142件,除残器37件外,最多的石器是石锛,共28件,占19.6%。出土石斧(见图2-17)只有5件,占3. 5%。②

图2-17为石斧。标本T041 1⑥A:32,深褐色石料,刃部精磨,磨面呈黑色。长12厘米、宽7.4厘米、厚4.3厘米(《跨湖桥》图一一九之5,彩版三四之4)。

图2-17 石斧(T0411⑥A: 32)图

图2-18至图2 ......     (共1078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中国古代造船史

    二、隋炀帝三次率庞大舟船队巡游江都

    隋炀帝于公元605年、610年和616年,三次率庞大的旅游船队巡游江都,挥霍民财扰乱民生达于极点。大业元年巡游江都,“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为此一项,特建造龙舟以及各种游船数万艘。《隋书·炀

    1362字 46
  • 中国古代造船史

    六、《武备志》

    明代茅元仪撰,成书于天启元年(1621年),共240卷。茅元仪之祖茅坤,曾任职兵部,做过胡宗宪的幕僚,熟悉海防,元仪出于将门,并曾亲历战阵,讲求韬略,博采历代兵书2000余种,经15年辑成《武备志》,

    4765字 52
  • 第一章 舟船以前的渡水浮具

    远古先民在猎取食物以及与洪水搏斗中,溺死于水中的事是时有发生的。当他们经常见到落叶、枯木等物体能漂浮在水面之上时,自然会对某些物体的漂浮现象逐渐有所感知。当他们多次利用浮性好的自然物体得以生存时,则更能

    337字 223
  • 第一节 葫芦——腰舟

    葫芦具有体轻、防湿性强、浮力大等特点,所以很早就被人类用作渡水浮具。中国古代称葫芦为匏、壶,后来又称壶芦,等等。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发现葫芦的种子,这是中国早在7000年前就已栽培葫芦的有

    359字 174
  • 第二节 浮囊(浑脱)

    在人们从狩猎、采集进入饲养牲畜和农业之后,在某些地区还出现过用牲畜的皮革制成浮囊作为浮具。其做法是在宰杀牲畜时,先将头部割去,稍割开颈部,去掉四蹄,将整个皮革翻剥下来。经过加工后再把颈部和三个蹄部的孔口

    1186字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