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运用古音知识从事校勘
我国古籍在长期传抄、刻印中往往产生错误,如讹文、脱文、衍文、倒文、脱简、错简等等大量存在。历代学者,尤其清代学者如卢文弨、王念孙等人,在纠正古书的错误上做了大量的艰巨的工作,[1]这就是校勘之学。做校勘工作需要的知识很多,如文字学、训诂学、逻辑学、语法学等,而音韵学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因为古籍中有的是韵文,如《诗经》、《楚辞》等,即使在散文中也往往用韵,如《易经》、《尚书》、《三礼》、《三传》、《老子》、《庄子》、《墨子》、《荀子》、《论语》等等。如果在韵脚处有校勘问题,往往可以根据押韵的情况,推断出原来的面貌。
从事校勘工作,首先 ...... (共4922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