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
从亻(人),敖声。人,甲骨文作, 象人的侧视之形。从人的字,大多与人体或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等有关。参见“假”。
本义为①骄傲,高傲。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倚南窗以寄~,审容膝之易安。”魏徵《十渐不克终疏》: “~不可长,欲不可纵。” 由自视高,恃才傲物,引申为②轻视,小看。《商君书·修权》: “数加严令,而不致其刑,则民~死。”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既得志则纵情以~物……~物则骨肉为行路。” 又引申为③急躁。骄傲自大,易浮躁,急于求成。《荀子·劝学》:“不问而告谓之~。”《管子·乘马》: “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 ...... (共302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