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放”是一个形声字,在小篆中右边的偏旁是攴(Pū)字,是轻轻击打的意思。“放”的本义就是强迫、驱使人到远方去,也就是驱逐、流放的意思。《尚书·舜典》中记载说:“流共工于幽州,放(huān)兜于崇山。”意思是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兜流放到崇山。
驱逐、流放也就意味着闲置、不被任用,所以放又有了“放置”、“搁置”的意思。《礼记》中说:“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古人认为中国四面都有海,所以用“四海”指代中国,后来又指更为广义的天下。“放之四海而皆准”是说孝道用到任何地方都可作为准则 ...... (共1102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