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科 > 长城调查报告

(十四) 山丹明代烽燧的功能作用

分类:长城调查报告3013字

山丹境内明代烽燧的功能和作用,根据我们实地调查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驿站烽燧 (即衢道燧)

位于丝绸之路的甘凉古道,自古以来就设有驿站,以便传递文书,供往来商旅落脚歇息。明代以后,驿站递运制度更趋完善,并被编为军制,隶属卫所管理。当时,山丹境内从东至西设有峡口、新河、山丹、东乐等主要驿站,每个驿站相距约20公里,并按制配有“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名,牛五只、夫五名,岁支工科,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二百五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19]。清初在东乐驿又“新添马八匹,孳生马五匹,续添马一十五匹,共马六十匹,新添续添孳生夫一十四名,共兵夫三十九 ......     (共3013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二节 战国秦长城走向及现状

    战国秦长城,起自临洮县新添镇三十里墩南坪村望儿咀,经过临洮县全境,再经过渭源、陇西、通渭、静宁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吉、固原和彭阳县后再进入甘肃境内的镇原、环县和华池,穿越了甘肃境内8县及宁夏境内3县,长

    20435字 112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三节 壕堑、烽燧、城障

    1.壕堑此次调查共发现战国秦时期壕堑13条,部分保存较好,但多数因开荒垦地、植树造林被严重破坏。因后期诸因素对其原貌的改造,壕堑截面现多呈“U”形,少数呈“V”形。壕堑多与长城并行,位于长城内侧或外侧,

    10642字 102
  • 长城调查报告

    第四节 文化遗物

    临洮战国秦长城沿线遗物以板瓦、筒瓦残片为主,皆为轮制,多灰色,偶见红褐色。板瓦纹饰相对丰富,外部饰绳纹或弦纹,或绳纹与弦纹交错,绳纹可分为细绳纹、粗绳纹、交错绳纹;内部纹饰有方格纹、菱格纹、乳钉纹、圆圈

    2705字 94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三节 汉代壕堑、烽燧、城障

    此次调查我们由西向东进行,由于工作的需要,只调查了二十里铺至新河段的汉代长城及其附属建筑,共调查壕堑19段(包括西屯壕堑在内),烽燧27座,城障8座。1.壕堑壕堑为平地下挖而成,挖出的土抛在壕沟两侧,形

    22668字 114
  • 长城调查报告

    第二节明代壕堑、烽燧、城障

    1.壕堑此次调查的壕堑从保存状况及长城遗迹之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判断西屯壕堑修筑于汉代,沿用至明中晚期,其它几条壕堑均位于明代长城外侧,相距明长城墙体几米至几百米,应为汉代修筑,在某些地段很可能被明代沿用,

    33506字 63
单篇阅读全文
知识稻田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4.99元/篇

原价:10元
微信支付
VIP会员
畅享全站1000万篇资源,全文阅读

半年卡:58.00元/180天

原价:158元
VIP开通详情
VIP资源中心  
常见问题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6.97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阅读权限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