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越调的起源沿革
(一)河南越调,20世纪30年代也称“四股弦”,盖因当时的领奏乐器为“四股弦”(简称“四弦”)之故。后汝、禹二州的某些越调班社有鉴于新兴曲剧在制造轰场效果时的浓烈气氛,遂吸收其领奏乐器“坠子”(亦名“坠...查看详细>>
10207字河南越调的主要演出团体
根据上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一批尚健在的老艺人(大多出生在清同、光两朝)的口述,河南越调最早的演出团体出现在嘉庆中叶,时间为19世纪初。从那时算起至20世纪末的180年中,有据可查的各类越调班社,包...查看详细>>
540字邓县县衙越调班
邓县县衙越调班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于清末转入民间。也称“房里戏”。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罗庄王鸿岑接办。民国五年(1916)岁末该班应同盟会元老、时客居汴垣的王庚先之邀,赴开封演出轰动省城,人称“南...查看详细>>
410字禹县马车场越调班
禹县马车场越调班始建于清光绪初年(约1877),由40多家马车场老板出资供戏。相当一批演员来自南阳一带。领衔主演王庆和,曾饰演《古城会》中关羽、《过昭关》中伍子胥、《抱烙柱》中梅伯等。不仅做戏功力绝佳,...查看详细>>
290字汝阳县小辛店越调剧团
汝阳县小辛店越调剧团是始于清末,由当地绅士李鹏公操持的一个越调戏班。1930年改由王华标领办,当时的主要演员有薛长水(花脸)、周有娃(小生)、魏成法(须生)、薛金鼎(旦)、杜天水(净)、李书官(丑)等。...查看详细>>
272字平顶山市郊鱼陵山越调班
平顶山市鱼陵山越调班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首任班主田老拐。田不仅善操“四弦”,且会戏颇多,生旦不挡,尤长于包公戏。他带领一帮要饭孩子,相依为命:先沿沙河东下,唱到周口;后又行艺至开封、商丘、西...查看详细>>
316字南召县芹菜沟越调班
南召县芹菜沟越调班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由于出资方为一赵姓地主,故该戏班也被称作赵家班。掌班刘贵红,绰号“一杆笛”。全班60余人,知名演员有魏成兰(丑)、王振奎(净)、小秃云(生)等。演出活动范...查看详细>>
229字舞阳九街越调班
民国初年(1912)九街村何聚德、魏合群等16人组成“锣鼓社”越调班。民国七年(1918)樊绍义、张自和等又在原“锣鼓社”的基础上组成有60余人参加的“龙虎班”。演员有张杰(旦)、张丙谭(丑)、裴大庆(...查看详细>>
354字西平吴堂越调剧团
西平“吴堂越调”初建于民国六年(1917),是西平县历史较老,群众基础较稳固的一个表演艺术团体。1935年有成员30余人,团长杨老五。1940年前后越调名家申凤梅曾一度在此搭班。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查看详细>>
258字文凤越调班
文凤班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是由著名演员杨小凤及其丈夫宋文印共同创办,并各取一字命名的越调江湖班。杨小凤(事迹见人物条目)既是班主,又担任领衔主演。全班成员大体保持在40人左右,并有部分随班学员(...查看详细>>
37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