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三国韬略

藏于九地之下: 真伪论

分类:三国韬略2150字

汉末、三国时代激烈竞争的形势,决定了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场合的真伪错位,或以假乱真,或以假乱假; 或以真乱真,或以真乱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使无智者顿入迷途,无识者难出泥潭。

真伪韬略在三国时代的军事斗争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孙子在其所著《孙子兵法·计篇》 中指出: “兵者,诡道也。”讲究诡秘,从而“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曹操注曰:“兵无常形,以诡计为道。”三国韬略家普遍认为,战无其诈,难以胜敌。而先秦两汉的不少智士认为,“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义赏》)欺诈的作战方法,可�

......     (共2150字)    [阅读本文]>>

推荐内容

  • 动于九天之上: 奇正论

    三国时期,韬略家们创造性地运用古兵法中的奇正思想,以小击大,以寡敌众,以弱胜强,以轻取重,从而扭转形势,打破定局,改变命运,赢得胜利。历史发展所呈现的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现象,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

    3107字 79
  • 营造绝对优势: 虚实论

    社会形势,倏忽变化。窥其内幕,常与决策者运用虚实韬略密切相关。汉末黄巾起义的初期阶段之所以发展迅速,惊天动地,关键在于起义领袖选准时机,乘虚而起。东汉王朝的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宦官势力的恶性膨胀

    2635字 73
  • 烧向冰川的天火: 分合论

    动乱的年代,各种势力起伏消长,错综复杂,分化组合,日新月异。韬略家们运用分合原理,改变形势,改造社会,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了分合思想,并进而提炼、总结出不少具体的法则。所谓分,即分解、分散、分化、

    3032字 70
  • 生死存亡的分水岭: 利害论

    东汉王朝失去对于全国的有效控制之后,群雄竞起,逐鹿中原,最后归结为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集团的鼎足而立,长期对峙。三国的决策者们根据自身的利益,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如何趋利避害,壮大自己,削弱对方,夺

    3144字 72
  • 挟雷霆而行: 攻守论

    攻与守,就是战争中的进攻与防御。三国时期,战争频繁,军事韬略人才辈出,攻守的理论也有长足的发展。从攻的角度而论,三国韬略家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状态,攻的方式、内容、形态、途径都

    3353字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