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借对(假对、假借对)
利用汉字的同音字,在形式上构成对仗的对偶。
114.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
(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
评析 利用谐音关系,将“杨”借作“羊”,于是上句中的“鸡”与下句中的“杨”构成对仗,虽然两个字在句中的意义对不起来不工,但是借音之后,上下句在字面上却是对仗极工的一联,诗的意蕴和意境也随之增加不少。
115.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待好风?
(李商隐《无题》)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和相思无望的苦闷的诗。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金烬暗”“ ...... (共1861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