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中国古代建筑

战国建筑

分类:中国古代建筑348字

战国时期,城市大量兴起,除列国都城外,各国中小城镇明显增多,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均有大小二城之分。小城内有高大的夯土台基,为当时宫殿建筑;大城则分布有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平民居住遗址及大量农田。各城多建在依山傍水的平原地带,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水道。除个别城市外,墓葬区均在城外。各国各自修造长城,秦统一六国,将长城连结,是现存明代长城的基础。战国各诸侯大事营造宫室台榭和苑囿,邯郸赵王城遗址有台十座,台基高大,并有成排石柱础和残瓦,推测其上建筑物凌空相联,即后来所称“阁道”。战国时代,建筑基本类型已齐备,有台坛、楼阁、殿堂、廊庑 ......     (共348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中国古代建筑

    巢居

    先秦文献追述建筑的起源,认为是从“有巢氏”教人 “构木为巢”开始的。从 “有巢氏”的名称可知,巢居产生于氏族社会。巢居的原始形态,可推测为在单株大树上架巢,即在分枝开阔的叉间铺设枝干茎叶,构成居住面;

    151字 78
  • 中国古代建筑

    地穴式居室

    这种地穴式居室建筑以黄土地带的仰韶文化为多。它的特点象一个地穴,一般作上小下大的袋状,有单室和双室两种。(图二)图2

    65字 86
  • 中国古代建筑

    半穴居式居室

    这是我国仰韶文化时期有代表性的一种居室建筑。它利用挖下去的坑边当作墙壁。墙壁上面立柱子。坑穴(也就是室内) 中间立上一根高柱子,然后把四周的柱子与室内那根柱子连在一起,搭成一个斜坡式的屋顶。用草拌上泥

    122字 129
  • 中国古代建筑

    方形住房

    仰韶文化的一种半地穴式房屋。其建造法是在黄土地面上掘成0.50~0.80米深的浅穴。面积约20平方米左右,最大的可达40余平方米,内转角成弧形。门口有斜阶通至室内。阶道上部可能搭有简单的人字形顶盖。浅

    273字 94
  • 中国古代建筑

    商代建筑

    随着青铜器的使用,商朝已有较成熟的版筑夯土技术,这是我国古代工程的一大进步。商后期,王公贵族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其种类见于甲骨文的有“家、宅、宫、宗”等,与当时奴隶的穴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商

    647字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