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利率
又称 “名义利率”。是借款人用货币所支付的利息与借款额之间的比率。它是与实际利率有差别但又与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随着通货膨胀的发展,在一定时期,一定数量的借款额加上利息额,不一定具有通货膨胀发生前借款额本身的购买力。此时,尽管名义上有较高的货币利息率,但实际上借出货币额的所有者可能并未得到丝毫的利息。例如: 某人以8%的货币利息率将100元的货币额借贷出去,一年后得到利息加本金共108元;如果在这一年期间,通货膨胀率上升了10%; 那么,借出货币额的所有者非但没有得到丝毫的利息,反而减少了2.8%的实际购买力(因原来借出的100元只相当于9 ...... (共568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