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词典 > 地震

月球

分类:地震472字

旧称 “太阴”。地球的卫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384401km;直径3476.4km,为地球直径的1/4;质量为地球的1/81.3;密度为水的3.36倍;重力为地球的1/6。月球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才被人们看见。其自转周期为27.3日,与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因此,对于地球上一点,月球总是以其固定一面朝向地球。绕地球旋转的轨道是一椭圆,离地球最近的点称“近地点”,和它正相对的离地球最远的一点称“远地点”。在近地点附近,月球在轨道上运动较快,而在远地点附近,运动较慢。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刘洪(东汉末人,字元卓,山东蒙阴人)首先发现了“月行迟疾”的月球运动不均匀现象。月球上无水、无生命,基 ......     (共472字)    [阅读本文]>>

其他相关分类

推荐内容

  • 地震

    九星连珠

    亦称“行星会合”。太阳系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上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九大行星运行到太阳一侧,聚集在小于180°的扇形面张角范围内的天体现象。最近一次九星连珠是在1982年5月16日前后

    383字 34
  • 地震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环绕运动。地球所环绕的并不是太阳或太阳中心,而是太阳和地球的共同质量中心(简称“共同质心”,见附图)。因太阳质量远大于地球,日地共同质心十分接近太阳质心,通常把地球公转看作是地球环绕太阳的运

    590字 37
  • 地震

    地极移动

    亦称“地极漂移”,简称“极移”。地球瞬时自转轴在地球本体内的移动。176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LeonhardEuler,1707~1783)在假定地球是刚体的前提下,最先从力学上预言极移的存在;188

    856字 44
  • 地震

    施密特假说

    亦称“俘获假说”。继星云假说和碰撞假说之后出现的关于太阳系行星,包括地球在内的起源假说之一。1943年由苏联地球物理学家施密特(ОттоЮльевичЩмидт,1891~1956)提出,故名。设想太阳

    671字 32
  • 地震

    月相变化

    月球明亮部分的各种不同形象的变化。天文学称为“盈亏”现象。月球本身不发光,只反射来自太阳的光。当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改变时,从地球上观察,月球便有月相变化。如果月球恰好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以黑暗

    517字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