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达诂
古代诗学概念。原作“《诗》无达诂”,始见于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达”,明白、晓畅;“诂”,以今言释古语。它原是汉儒根据春秋时代“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情况,而提出的阅读与应用古《诗》(即《诗经》)的一个方法或原则。汉儒以为古《诗》的时代已逝,事过境迁,因此可以不必忠于原义,而根据自己的需要应用,随心解释。作为经学附庸的“《诗》无达诂”之说,其理论局限是明显的。但后代的文论家,有时从文学欣赏的审美思维入手,把专指《诗经》的方法,作为“诗无达诂”,来泛指一般诗歌的审美原则。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三:“董子曰:‘诗无达诂’ ...... (共830字) [阅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