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俗称千佛洞。敦煌石窟群体中的代表窟群。晋时曾称“仙岩寺”,十六国前秦时正式名为“莫高窟”。其后,隋末唐初曾称“崇教寺”,元代称“皇庆寺”,清末又称“雷音寺”,但都属在某一短时期内以一窟、一寺之名代称整个莫高窟。窟群建于今甘肃省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岩上,坐西朝东,前临宕泉,面对三危山,洞窟密布岩体,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如蜂窝状。断岩属酒泉系砾石岩层,南北延续数公里,高约40米至50米,由积沙与卵石沉淀粘结而成。卵石坚硬,金石难琢,沙层疏松,难御水浸风蚀,故不适于雕刻。古人于凿窟之后,在窟壁上抹泥涂粉,平整壁面作画,又扎木 ...... (共9003字) [阅读本文]>>